关于PWA现状的二三想法
in 默认分类 with 0 comment and 2601 read

关于PWA现状的二三想法

in 默认分类 and 2602 read

这两天突发奇想,了解了一下PWA。

说实话,并不是研究这门技术。以我目前走马观花的体验方式,还谈不上“研究一门技术”。

我很想知道,浏览器现在已经做到什么地步了,谷歌到底有多牛逼,浏览器距离替代(传统)操作系统还有多远。

于是我试着翻找了一下微软和谷歌的浏览器扩展商店、第三方PWA网站等,装了差不多一屏幕的PWA程序。

PWA

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,这些程序包含的种类不少:编程、计算、文字处理、图像处理、邮件、游戏等。

然后我发现,这玩意儿只能覆盖我10%左右的需求,体验远弱于本地程序。

有个比较显著的问题是,每次启动都得加载一遍,一个网页程序整的跟Office 365一个启动速度,也是迷。

另外,这一屏幕程序中,只有RegEx101这一个App能在不联网的情况下正常工作,其他的App有些可以打开首页,但是无法正常工作;有些甚至直接无法显示首页。

RegEx101

总而言之,大多数应用都功能孱弱,只能实现一些简单的处理,距离移动端App尚有差距,更难以望及桌面端App项背。

未来的计算到底是要更集中到云端,还是更分散到边缘?

终端设备和大型机房,谁才是未来计算的方向?

在我看来,这很明显是牵扯到路线之争了。

路线一,也就是传统操作系统的路线,所有的程序应当是在本地储存,在本地运行,数据也保存在本地。但是云端可以作为补充,提供备份、同步、暂存等服务。云端更多的作为一个互联网存储服务。这样子,用户手里的设备性能可以随着需求而不断提升,对于网络的依赖性也没那么高。

路线二,也就是浏览器的路线(FirefoxOS为先烈,Google Chrome为当前领袖),所有的程序都应该是在云端的,数据可以在本地,但可以上传到云端,上传后的数据可以进行处理。这样子,用户手里的设备只需要承担一个输入输出功能,实际的运算全部交给云端,可以极大的减轻本地的运算压力。这个模式就类似于上世纪末那种中央主机+终端机的模式。这样子,用户手里的设备性能和存储可以尽量降低成本,价格也可以做得很便宜,但是需要时时刻刻接入网络。

除了在手机和电脑这种常见的消费电子领域存在这种路线的分歧,现在游戏领域也逐渐的出现了类似分歧:代表就是Google Stadia等云游戏平台和传统的主机御三家之间的对立。一个是平台赚取订阅费用;一个则是赚取游戏销售的利润。

消费者应当对这种路线之争抱有怎样的态度?

对于一般用户而言,要让二者配合成为提升工作效率的助力。

有些重要的任务和数据,放在本地,更保密、更保险一些;有些不重要的任务和数据,放在云端,用起来便利,抛起来轻松。

但是对于一个动荡时代的人类来说,我们必须保有一定的危机感。

一方面,不要把我们的数据掌控权,全都交到大型企业的手里;另一方面,我们也要预备着随时迎来的网络打击。如果一旦网络全部失效,身边的设备应当也必须要为我们提供一定程度的算力支持,这将极大的提升我们在面临危机时的生存能力。

Responses